西林叉车之——“深耕细作”,精益求精

西林叉车之——“深耕细作”,精益求精文章详情

西林叉车之——“深耕细作”,精益求精

   从宁海到国内各地乃至全球各地,西林正以它独特的魅力,吸引着天南海北的追梦者,而电焊车间的郑师傅的“叉车梦”就在这片土地上绽放。

说起郑师傅和叉车制造的这段缘分,他说是误打误撞。没进公司之前,从事木工工作,一年四季都需要在外工作,很少有时间待在家里。而他又喜欢安稳的生活,随后又改行做模具,这也为他后来进入西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。2005年,他凭借模具的丰富经验,顺利进入了西林。2016年被公司评为先进工作者。

         2005年是郑师傅职业生涯的转折点,加入西林的他,可以说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领域。从曾经的木工、模具工作,到现在钳工、下料工作,这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,任何一次出错,都有可能导致整条流水线的生产滞后,生产进度刻不容缓,责任重大。

刚进入公司时,他被安排到模具车间,半年后,他被安排到电焊车间做钳工。从模具车间模具工到电焊车间钳工,两个不同行的工作,刚到电焊车间时,让他一时没有适应。

   为了能赶上生产速度,郑师傅利用所有空闲的时间来恶补知识,全面系统学习产品知识。一旦别人休息空出生产工位他就趁机学习操作,就这样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,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,很快熟悉了焊接生产的各项工艺要求并学以致用,积累了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和处理能力。很快就从一名门外汉,成长为一位能独当一面、经验丰富的师傅。现在为门架班组的下料员。说起下料员的工作其实并不简单,别看只是从别的车间将需要货物拉倒自己的车间供班组成员生产,可这其中的奥秘就有很多。郑师傅说,“作为下料员,我一天所需要拉的货物就有2吨以上,一天基本上就在叉车上度过。边上电焊车间的仓库有半个仓库都堆放着我的产品。随着公司的发展,开发产品的系列越来越多,产品的零部件必须一一了解,并牢记于心,这样才能准确的拉倒货,不出错。”

   门架的焊装工位是整车焊接的难点,不仅对的焊装外观要求很高,焊接缝隙小。这个问题也导致了整条焊接生产线的效率不高。为此,郑师傅立志要克服这个技术上的难点,通过观察每道工序的细节,在2011年时,郑师傅改进了焊装工具和夹具,减少了不合理的操作动作。原先门架焊接67人每月只能完成6070副,每次在门架焊接时都需要敲敲打打,完成效率不高,而由他改进的门架焊接工装后,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,现在3个人每个月就能完成100多副,同时还降低了成本。

   每一个客户拿到车子时满意地会心一笑,就是对我们最好的肯定。郑师傅认为,精益求精地做叉车不仅仅是对客户负责,更是在跟自己较劲。把每道工序做得精细,这样才能把工作干好,把产品做好。凭着这股子劲,10多年来,郑师傅在叉车行业“深耕细作”,获得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。